189股票网

真功夫股权结构图

真功夫的组织结构类型是什么?与大家乐的组织结构区别

不是一个级别的

如何画股权结构图

当社会环境和科学技术发生变化时,企业股权结构也相应地发生变化。由此,股权结构是一个动态的可塑结构。股权结构的动态变化会导致企业组织结构、经营走向的管理方式的变化,所以,企业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具有弹性的柔性经营组织。
股权结构的形成决定了企业的类型。股权结构中资本、自然资源、技术和知识、市场、管理经验等所占的比重受到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冲击。随着全球网络的形成和新型企业的出现,技术和知识在企业股权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社会的发展最终会由“资本雇佣劳动”走向“劳动雇佣资本”。人力资本在企业中以其独特的身份享有经营成果,与资本拥有者共享剩余索取权。这就是科技力量的巨大威力,它使知识资本成为决定企业命运的最重要的资本。
企业股权结构的这种变化反映出一个问题:在所有的股权资源中最稀缺、最不容易获得的股权资源必然是在企业中占统治地位的资源。企业的利益分享模式和组织结构模式由企业中占统治地位的资源来决定。
在世界全球化进程中,人力资本或知识资本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使得传统的“所有权”和“控制权”理念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已成为未来企业管理领域研究的新课题。
股权结构是可以变动的,但是变动的内在动力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化,选择好适合企业发展的股权结构对企业来说具有深远意

各位:怎样画出这样的股权结构图

楼上,他还没画呢

真功夫的股东纠纷

1990年6月18日,17岁的潘宇海开始创业,在东莞市长安镇107国道边上开办“168甜品屋”,经营甜品及快餐生意,由于经营有方及对美食的天赋,小店在当地很快就有了名气,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1994年,潘宇海的姐姐潘敏峰与姐夫蔡达标在经营五金店倒闭后一直没有正式职业,为帮助处于困境中的姐姐和姐夫,潘宇海拿出“168甜品屋”(后改为“蒸品店”)50%的股份给蔡达标、潘敏峰夫妇,让其一道参与经营。潘宇海负责全面管理、蔡达标负责前厅待客、潘敏峰负责财务和采购。
1997年,经过多年潜心研究,潘宇海提出蒸柜的整体设计思路,并委托大学教授进行电路设计,最终成功研制出电脑程控一体化蒸柜,一举解决了中餐标准化的历史性难题,使中式快餐连锁化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168蒸品店”改组成为“东莞市双种子饮食有限公司”,开始在东莞市快速扩张,潘宇海任双种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法定代表人至今。
2003年,双种子公司与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合作,对公司品牌和全国性经营战略重新定位策划,“真功夫”品牌正式确立,并于2004年开出第一家真功夫餐厅,定位于“蒸”文化,开始全国大发展。当时潘宇海占双种子股权50%,蔡达标、潘敏峰夫妇占50%,大家商定潘宇海负责企业内部管理、蔡达标负责外勤事务的分工、潘敏峰负责资金管理。
2006年,真功夫品牌在实施走向全国的战略中需要资金,遂开始与风险投资机构接洽,并从只注重企业经营开始同时向注重宣传包装转换,为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做准备。从这一时期开始,负责外勤的蔡达标作为企业的形象代言人代表企业不断出现在各种会议和媒体上,在为企业宣传的同时蔡达标为自己披上了很多光环,潘宇海则继续潜心企业管理和开疆拓土,将门店从华南到华东到华北,完成了全国性布点,并经营良好,很快就使企业成为了本土中式快餐企业的第一品牌。
2006年6月,真功夫进入“2005年度中国快餐企业20强”,排名第六,位居本土快餐品牌第一。10月,真功夫当选中国快餐十佳品牌企业。
2007年,公司正式引进两家知名风投 “今日资本(香港)”、“中山联动”,两家风险投资基金(各占股3%)后,公司进行重组。为使公司上市不受影响,按照风投的要求,公司改组采用的方式“装资产不装股权”的方式,即将原双种子公司和蒸品店的所有资产及其180余家门店装入新成立的“中外合资经营真功夫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现公司),原双种子公司保留并作为合资公司的持股公司。一直负责主外的蔡达标以方便对外交际为由,要求出任第一届合资公司董事长,由于合资公司只是过渡性安排,公司已制订3-4年上市计划,合资公司须提前改制为股份制公司,创始人潘宇海等股东当时没有反对,但从此为股东纠纷埋下祸根。
2007年,真功夫重组完成后股权结构为:潘宇海与蔡达标分别持股41.74%,双种子公司持股10.52%;两家风投“中山联动”与 “今日资本”各持股3%。双种子公司一直由潘宇海主持工作并担任法定代表人从未变更过(潘宇海与蔡达标各持有双种子公司50%股份)。从个人持股情况看,潘宇海与蔡达标股份相同,但从实际控制的股权数量看,潘宇海直接控制52.26%股份,蔡达标只实际控制41.74%股份。
由于2006年潘宇海的姐姐潘敏峰因为实在无法忍受蔡达标糜烂的私生活与蔡达标离婚,但蔡达标以公司正在引进风投谈判中,离婚消息传出去和股权分割后风投就不会进来等为由要求潘敏峰对离婚消息保密和股权交其一人管理。
2007年真功夫成功引进风投后,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要求更为规范,原来作为家族企业无所谓的关联jiaoy和人事安排需要切断和规范,蔡达标借机提出了“去家族化”的口号,这本是好事情,各方股东都没有意见,但蔡却把“去家族化”作为其排挤公司其他股东和打击异己的工具。一是对于关联jiaoy的处理,在公司新规出来后,潘宇海发现蔡家关联jiaoy不仅没有切断,反而不断增加,遂在董事会上明确提出应当限期清理,蔡达标表面上同意并向董事会写下书面保证,但背地里却叫其兄弟姐妹们换个“马甲”作供应商。二是关于人事问题,蔡借“去家族化”把公司与潘关系密切点的管理人员借机赶走,潘宇海认为对一些企业功臣的处理不人道,双方引起争执。
2008年上半年,潘宇海与蔡达标开始产生隔阂,由于合资公司董事长蔡达标停开董事会,为摆脱僵局,在另一小股东今日资本的出面调停下,潘宇海作出让步,由公司出资5000万元独立重新创建一个新品牌(“哈大师”),董事会形成书面决议。然而,当潘宇海刚刚完成新项目后勤基地建设和开设两家门店后,在新项目还未来得及完成首期布点,蔡达标就采取了“断粮”的措施,在首期投入1600万元后,把持公司财务并置董事会的决议于不顾,任凭股东们如何催促也不再投入一分钱,新项目因此半途夭折。
2009年,潘宇海发现真功夫主要供应链全部由蔡达标的兄弟姐妹控制,而公司掌控采购大权的也是其妹蔡春媚,其时公司利润严重下滑,公司经营每况愈下,财务反映经常有大额异常资金拨付。此时,蔡达标以运营资金缺乏为由要求董事会通过同意向银行贷款的决议,潘宇海对此提出要先审计看账,然后再看是否需要申请贷款。蔡达标坚决不同意查账,董事会因此不欢而散。
2008年至2009年期间,蔡达标以“去家族化”为名,逐步排挤潘宇海。虽然潘宇海选择了隐忍和退让,但最终还是被步步紧逼到连公司大门、公司网站都进不去的地步。潘宇海与蔡达标的矛盾由此激化。
2009-2010年,潘宇海拿起法律武器开始维权,通过知情权诉讼开始司法审计。司法审计发现了蔡达标违法犯罪线索,司法机关于2011年开始对蔡达标立案侦查。2011年3月17日,真功夫多名涉案高管被审查,蔡达标逃跑。同年4月蔡达标被公安机关在厦门抓获。2013年12月,蔡达标因涉嫌挪用资金、职务侵占等犯罪一案在广州市天河区人民法院迎来了一审判决。蔡达标因犯职务侵占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b100万元;犯挪用资金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4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b100万元。
2011年3月17日蔡达标潜逃后,依公司法及章程规定,公司由副董事长潘宇海主持工作,后经公司董事会选举潘宇海为公司代理董事长和董事长。在真功夫风雨飘摇之际,潘宇海回到真功夫。当时的真功夫在三年浩劫期间,蔡达标在 “转移公司利润、削弱公司增值能力” (引自蔡达标《脱壳计划》原文)的理念指导下,开店数量仅百余家,营业额同比几乎没有增长,经营接近亏损,发展陷于绝境中。潘宇海通过斩断利益输送链条、调整经营策略、提升经营理念等方法,带领公司排除一切非法干扰,潜心经营,逐渐走出困境,于危机中稳定了真功夫。真功夫发展重新回到正常轨道。2011年底,真功夫推出“中国味道计划”和五年战略规划。
2012年,真功夫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际化高管团队组建完成,门店建设加速扩张,企业文化全面确立,经济效益快速增长。2012年利润超过2008-2010年三年利润总和。真功夫和潘宇海个人也获得了社会、行业所授予的多项殊荣。“中国味道计划”获称年度全国十大创新案例,真功夫公司荣获“全国优秀餐饮企业”、“第十二届中国饭店全球论坛2011-2012年度中国餐饮百佳品牌”、“中国十大驰名餐饮连锁品牌”等殊荣,并入选“中国烹饪协会成立25周年纪念右侧全国优秀企业名录”,成为“年度中国餐饮百强企业”,总排名第十四位,再次位居中式快餐之首。

马云在阿里巴巴有多少股?

第三大股东马云持股7%。

阿里巴巴(全称“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也称“阿里巴巴集团”)是中国一家提供电子商务在线jiaoyptai的公司,由马云为首的18人于1999年在浙江杭州创立,是全球最大零售商之一。

集团经营范围包括B2B贸易、网上零售、第三方支付和云计算服务等。业务包括淘宝网、天猫、阿里云、蚂蚁金服、菜鸟网络等。2014年9月,集团在纽交所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BABA”。

马云(Jack Ma,1964年9月10日-),中国企业家,出生于浙江杭州,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主要创始人、最早的数字经济引领人之一,现任联合国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共同主席,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成员。1995年创办中国首家互联网商业信息发布网站“中国黄页”;4年后创办阿里巴巴,随后创立淘宝网、支付宝,开拓了领先全球的B2B业务以及电商服务与网购的新形势,并带领阿里巴巴先后在香港、纽约上市;2019年获福布斯终身成就奖。

阿里巴巴的合伙人结构是个什么模式?

9月26日消息,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局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发表了一篇名为《阿里巴巴为什么推出合伙人制度》的文章,以回应昨日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的《投资者保障杂谈》,解释阿里为何坚持用合伙人制度在香港上市。
文章中写道,“我们提出了一个合伙人的公司治理机制,这个机制能够使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即公司业务的核心管理者,拥有较大的战略决策权,减少资本市场短期波动影响,从而确保客户、公司,以及所有股东的长期利益”。
阿里巴巴为什么推出合伙人制度
此前,阿里巴巴集团多次与香港监管机构探讨,如何把我们的管理创新和资本市场的有效治理对接。作为一家主要业务都在中国的公司,香港自然是我们上市的优先选择。
我们提出了一个合伙人的公司治理机制,这个机制能够使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即公司业务的核心管理者,拥有较大的战略决策权,减少资本市场短期波动影响,从而确保客户、公司以及所有股东的长期利益。
有传言说,阿里巴巴的提案威胁到了香港监管机构所倡导的“一股一票”原则。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从未提议过采用双重股权结构(Dual Class)的方案。一个典型的双重股权结构,是允许那些拥有更高投票权的人在公司任何事务的投票上享有这种权利。而我们的方案则充分保护了股东的重要权益,包括不受任何限制选举独立董事的权利、重大jiaoy和关联方jiaoy的投票权等。
我们为何要坚持这种合伙人的治理结构?我们的首要目标是保证公司的文化传承。在过去的14年里,阿里巴巴的使命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努力帮助创业者和小企业去成功。明确的使命、对长期目标的追求,以及对价值观的坚持,才真正定义了“阿里巴巴文化”,并使得我们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同时我们也观察到,不少优秀的公司在创始人离开后,迅速衰落,但同样也有不少成功的创始人犯下致命的错误。我们最终设定的机制,就是用合伙人取代创始人。道理非常简单:一群志同道合的合伙人,比一两个创始人更有可能把优秀的文化持久地传承,发扬。
我们相信合伙人制度可以让我们基业长青:合伙人是平等的,他们会摈弃官僚作风和等级制度,而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合伙人不仅仅是管理者,他们同时也是企业的拥有者,有着极强的责任感。合伙人制度通过每年接纳新的合伙人,注入新鲜血液,不断焕发活力。通过这个机制,我们相信,我们可以保持持续的创新、不断的提升阿里巴巴的人才力量。
没有理解我们合伙制真正意图的人,很可能会批评我们的方案仅仅是一个公司的创始人想保持控制权。我们其实有着完全不同的目标。14年来,我们从没想过用股权结构的设置来控制这家公司,此时此刻,我们更不会!我们只想建立并完善一套文化保障机制,让这家公司能够持久健康的发展,我们希望公司的未来远远超越任何一位创始人的寿命,我们是在寻求一种可以保障公司持续发展102年的机制。
我们坚信,在这个不断变化和颠覆的世界中,保持公司的创新能力、文化和使命,是成功的关键。合伙人制是一种创造性的方式,在保证股东核心利益的同时,也坚守着“我们是谁” ——这一点我们不能,也不会改变。